返回
列表
3月31日,伴隨著“轟隆”一聲炮響,由路橋集團機化分公司和川交公司共同承建的“世界第一埋深”高速公路隧道——峨漢高速大峽谷隧道右幅順利貫通,標志著項目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,至此該工程也進入全線貫通倒計時。
大峽谷隧道為峨漢高速控制性工程,進口端位于樂山市金口河區(qū),出口端位于涼山州甘洛縣,全長共12.1km,左右洞長度均為6.17km,最大埋深達1.944km,屬于特長隧道,為目前世界第一埋深高速公路隧道。
大峽谷隧道洞口地勢高,坡度大,地理位置特殊,地質結構復雜。自2018年正式施工以來,在掘進過程中出現(xiàn)了不同程度的巖爆、大型溶洞、水平巖層掉塊、高地溫等地質和環(huán)境災害,其中以巖爆現(xiàn)象最為突出,施工安全風險高、難度大,對現(xiàn)場作業(yè)帶來了極大困難。
面對重重困難,項目建設者充分發(fā)揚敢打硬仗的精神,主動作為、超前謀劃,從設備、技術等方面入手,邀請中國工程院院士馮夏庭等多位專家赴現(xiàn)場指導,并嚴格執(zhí)行“短進尺、弱擾動、強支護、快封閉、勤測量”原則,強化施工全過程控制,確保隧道施工“零事故”。
巖爆處置
大峽谷隧道最大埋深1.944km,自項目正式開工建設以來,隧道出口端巖爆頻發(fā),以水平圍巖拱頂?shù)魤K、坍塌等為主,掌子面正面、拱腰圍巖出現(xiàn)中強度巖爆。項目采用微震監(jiān)測檢測技術提前預警;采取超前水平釋壓孔、超前預裂爆破、高壓噴水等措施提前釋放圍巖應力;采取光面爆破減少圍巖應力局部集中;采用超前支護、噴射反壓混凝土、變更加強初支結構參數(shù)等措施防范抵御巖爆釋放能量;同時采取機械開挖減少掌子面作業(yè)人員,增大作業(yè)人員距掌子面距離,做好防護措施保障人身安全。
溶洞處置
2018年9月21日,大峽谷隧道出口端主線右洞掌子面進洞297m處挖出溶洞,溶腔長30m,高35m,底寬28m,項目采取底部回填、結構調整、增設擋墻等措施順利通過。
水平層掉塊、斷層處置
施工過程中出現(xiàn)不同程度的水平巖層掉塊,采取短進尺及噴射混凝土封閉圍巖面,加強初期支護結構參數(shù)。斷層施工過渡段采用超前支護、注漿及加強初期支護結構參數(shù)。
高地溫處置
大峽谷隧道因埋深大,洞內圍巖地溫高,在掘進過程中,洞內空氣環(huán)境溫度最高達40℃左右。為此項目部通過在洞內分點放置冰塊、加強通風、勤灑水來降低洞內溫度;積極開展“夏送清涼”活動,為一線工人送去防暑降溫物資。
“四新”技術應用
項目積極推廣“四新技術”的應用,采用雙臂鑿巖臺車、拱架支護臺車,濕噴機進行作業(yè),為工人配備防爆服、防爆面罩,為機械設備加裝防護網(wǎng)等,保障施工安全。
為了著力打造“品質工程、綠色工程”,項目部以“大干100天、打好收官戰(zhàn)”等主題勞動競賽活動為契機,搶工期、趕進度、抓質量、保安全,從人員、設備、材料等多個方面精心組織,周密部署,充分發(fā)揮黨員先鋒隊及青年突擊隊的先鋒模范作用,不斷調整優(yōu)化施工方案,多次召開工作推進小組會議,對施工人員進行細致的技術交底,明確分工,攻克施工過程中的急難險重任務,營造“人人心中有責任、肩上有擔子”的良好氛圍。
項目300余名建設者歷時1800多個日夜,攻克了一個個節(jié)點目標,順利將隧道右幅貫通,工程建設取得階段性突破。下一步,項目部將會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,攻堅克難穩(wěn)增長,主動作為促發(fā)展,全力以赴沖刺大峽谷隧道全線貫通節(jié)點目標!
峨漢高速是小涼山彝區(qū)首條高速公路,也是通往少數(shù)民族地區(qū)彝區(qū)、藏區(qū)的又一通道,是小涼山彝區(qū)首條高速公路,將顯著改善峨邊、金口河及大小涼山等民族地區(qū)的交通條件,有力助推地方經濟社會發(fā)展和民族團結進步。